显示时间的位置 欢迎访问陕西省互联网协会网站!

陕西关于加快网络经济发展的意见

2017-08-29 10:05

关于加快网络经济发展的意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的重大部署。为了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实现追赶超越。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类重要讲话特别是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突出五大发展理念,践行“五个扎实”要求,顺应网络时代发展新趋势,加强网信设施建设,强化关键技术公关,聚焦网信产业发展,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促进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网络经济成为我省实现追赶超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引擎和新支点。
(二)      主要目标。“十三五”期间,建设若干功能完备、配套完善的网络经济聚集区,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网信品牌企业,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应用,“互联网+”加速推进,信息消费快速增长,网络经济生态持续优化,形成经济年均增长30%以上,力争到2020年基本确立网络信息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先导地位。

二、        突出发展重点
通过网络经济实体化和实体经济网络化双向衍生,促进跨界创新。融合发展,形成新经济体。
(三)      新一代技术。高度关注可能引起现有投资、人才、技术、产业和规则“归零”的颠覆性技术,提前布局前言技术研发,加强人工智能。自然交换、微电子与光电子等技术研发和综合应用,扎实推进信息技术配套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发展智能传感器,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激光、软件和高端芯片等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四)      智能制造。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加快网络化制造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制造业中的深度应用,推进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培育发展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线上线下互动、柔性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对接,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一体化新生态。推动智能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产业化,培育增材制造全产业链,建设国家级增材制造示范基地。围绕新能源汽车、航经航天、能源化工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农业机械等领域,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工程,推动陕西制造向陕西“智”造转变。
(五)      产业互联网。加快实施我省“互联网+”行动计划。培育完善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形成网络化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快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技术研发应用,建立能源生产消费的监测、管理和调度一体化信息平台,促进能源生产消费智能化。推进互联网与农业加速融合,培育多样的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打造国内领先的杨凌“农科城”互联网运营中心。加快建设智慧景区,鼓励发展旅游互联网新业态。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只能仓库和物流配送调度体系。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开发创新业务,发展移动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加强行业
监管,规范发展秩序。
(六)      物联网。抓住国家发展北斗卫星系统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国家北斗区域卫星示范项目,加强射频识别,传感元器件、北斗终端、基带芯片、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攻关,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人体感知、车联网。卫星导航等集成应用,发展物联网开环应用,加强交通、电力、通信、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投入,推进物联网在城市管理、交通物流、环境保护等公众服务与重点行业的应用示范。
(七)      大数据与云计算。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重点推进大数据示范应用、产业环境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行动计划,推动政务、生产、流通、公用事业等领域大数据开放共享。加快组织大数据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标准体系和质量技术基础建设,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探索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完善大数据产业链、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和生态体系。支持延安、宝鸡、韩城等地建设全国或区域性大数据基地。
(八)      网络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大省优势,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引入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新技术,重点发展数字出版、数字阅读、网络动漫、网络艺术品、在线影院等网络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云音乐、数字影视、移动多媒体等新兴视听产业。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开发适合网络传播特点、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网络文化产品。扶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学创作,打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主题的网络文学精品,形成具有陕西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网络文化创意集群。加快西安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建设,推进传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内容服务商在陕西建设数字阅读基地,推动文化艺术品生产、加工、传播的数字化、在线化。积极建设丝路人文信息港。
(九)      电子政务。加快发展农村电商、跨界电商和特色行业电商,建设一批特色陕货网上专业市场、行业垂直电商平台和电子商务示范县。引导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功能性中心。实施丝绸之路网上自贸区战略,建好西安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提升我省面向欧亚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交易市场发展电子商务,推动能源、化工、农产品。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国际化、多语种化,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国际化业务。
(十)      信息服务。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突破口,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带动智慧民生。依托西安国家级骨干直联点优势,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网络中介服务等信息服务业。积极培育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环境下的新型服务业态,引导和培育移动互联网产业向特色化、高端化发展,重点支持发展以用户为向导的信用信息、位置服务、移动教育、在线医疗、移动阅读、移动娱乐、移动购物等应用服务。
(十一)  网络安全。推进网络安全、入侵检测、身份验证、可信计算、数据安全等网络和信息安全产品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规划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园,推进网络信息安全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发展数字加密、电子认证、网络检测和防御、应急响应、容灾备份、安全测试、风险评估等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依托我省高校的学科优势,集中力量突破信息管理、信息保护、安全审查和基础支撑关键技术,着力实现关键技术安全、自主、可控。
(十二)  网信军民融合。统筹推进军地共用信息传输网建设,深化天基通信系统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军民两用卫星通信系统建设,推动短波、超短波应急无线通信系统军民共享。建立安全可靠的军地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推进军民遥感卫星数据的共用,共同开发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气象、水文等基础资源。借鉴蓝鲸军民融合创新园等模式,依托兵器工业园,西安航天航空基地、汉中航空智慧新城,聚力在民用航天、电子信息及元器件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推动军民技术双向转化,发展军民一体网信产业,争取创建网信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        夯实网信基础
加强网信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支撑作用,把网信基础设施提升到与交通、水利、电力等先导性设施同等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网络经济发展夯实基础,蓄势聚能。
(十三)建设“宽带陕西”。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和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加快西安国家下一代网络示范城市建设。鼓励各市(县、区)积极申请电信普遍服务补偿基金,加快农村光纤宽带建设,促进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到2020年,全省光缆线路总长超过100万公里,实现城市住宅、商务楼宇光纤全覆盖,行政村宽带通达率98%以上,城市家庭跨带90%达到100Mbps接入能力,农村家庭宽带具备20MBbps接入能力,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100%,4G用户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十四)建设“无线陕西”。统筹3G/4G/WLAN无线网络协调发展,加快推进TD-LTE商用,积极推进5G商用试点。开展无线城市建设试点,探索无线城市建设的PPP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率先推进中心城区、主要城镇及公共服务场所等重点区域无线局域网覆盖,逐步向其他区域延伸拓展,“十三五”时期实现全省无线网络公共区域覆盖。规划建设省级无线网络综合监测及数据处理平台。
(十五)建设“云端陕西”。加快网络时代的“云、网、端”新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推进新型网信基础设施建设年度计划。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的信息化、移动化水平,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云基础、云工程及云服务为重点,推动建设一批专用云,有序推进政务数据向云端迁移,引进和新建一批互联网数据中心、超算中心和云计算平台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先进信息网络支撑体系,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数据聚集区。
(十六)建设“泛在陕西”。“十三五”时期启动实施“泛在陕西”战略计划,加强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积极推进大型建筑、地下管网、城市照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部署自动感知终端,逐步形成基础设施物联网络。鼓励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新技术、对土地资源、河流湖泊、山林草地等自然资源开展实时监测。有序推动设施农业物联网、制造企业物联网和各类工程物联网的发展。

四、        强化龙头引领
引导传统龙头企业转型,加大本土优势企业培育力度,引进知名企业扎根陕西,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增强网信企业使命感、责任感,形成网络经济发展聚集效应。
(十七)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借鉴海尔集团“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产品个性化”转型经验,探索互联网在传统产业升级中的应用新模式,引导省内大中型企业构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平台式发展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创造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大兴商贸流通企业自建或合建电子商务平台,支持省属国有企业结合自身业务构建产业互联网,推动行业互联网化转型。
(十八)培育本土优势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本土网信企业,力争有一批互联网企业进入全国百强创新型企业。支持省内物联网骨干企业发展,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牢牢占据北斗导航、传感器、核心芯片等产业链关键位置,成为国内物联网产业领军企业。鼓励华为、中兴、大唐电信等在陕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资源嫁接,推动互联网产业穿心孵化。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驻陕分支机构和本土IT企业转型省级,培育发展新型互联网服务产品和特色产业体系。
(十九)引进业内知名企业。实施我省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规划,扩大开放合作空间,吸引网信领域国际知名企业来陕投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项目来陕落地。强化与央企在网信领域的合作,落实省政府与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引进省外网信企业、新型孵化区来陕建立创新园区、创业空间、示范项目和产业基地,推动向我省开放平台接口、数据资源和市场渠道。
(二十)引导网信企业增强社会责任。引导互联网企业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共同促进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完善省内网信企业资本准入制度,提升对互联网的资本控制权。积极稳妥、依法依规推进新闻出版传播企业特殊管理股试点工作。试试网络扶贫专项行动计划,构建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加快贫困地区互联网建设步伐。参照国家模式,发起设立我省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开展网络公益扶贫宣传,鼓励各类型网信企业与贫困地区结对帮扶,开发适合贫困地区特点和需求的移动应用。

五、        加强政策扶持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信息经济领域聚合。
(二十一)强化资金引导。省级相关专项资金要加大对网络经济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导支持网络经济发展。建设省级网络项目发展项目库,搭建网络经济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和推广网信基础设施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网信基础设施。积极发展天使投资基金,运用互联网金融工具支持各类创新活动。鼓励互联网小微企业在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积极推动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对接。培育有条件的网信企业作为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在安全可控的条件下鼓励各类私募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提前介入网信企业,创造上市融资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市县设立网络(信息)经济发展或网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允许财政以预算内资金出资认购、认缴。积极与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等机构对接,发起设立我省互联网投资基金,引导多元化投融资市场发展。
(二十二)强化技术研发。进一步整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科研资源,引导组建我省网络创新研究平台。加强网络技术发展与产业发展路线顶层设计,吸引国际化人才团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品预研、标准制定、产业孵化和国际合作。复制、推广西安光机所和西北有色院发展经验,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孵化+创投”技术创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面向小微企业的分布式、网络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探索网信领域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利益分配机制改革,在人才入股、技术入股及税收方面制定专门政策。
(二十三)强化创新创业。积极推广基于互联网的众包、众扶、众筹和众创模式,鼓励发展分享型经济新型服务模式,推动研发创意、制造运维、生活服务众包。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型创业服务模式,支持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众创空间和各类线上虚拟创新社区加快发展。开展品牌性创客活动,加大互联网创业培训力度,鼓励举办各类型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二十四)强化人才支撑。推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在网信领域先行先试,建立使用网信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和人才激励机制。改革人才引进各项配套制度,提高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注重培养一批互联网创新人才,造就一大批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创新型企业家。推动网络创客文化进校园,设立创新创业课程,鼓励一切有益的微创新、微创业。鼓励互联网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网络经济和网络科技领域相关研究机构或新型智库,构筑服务网络空间发展的技术、人才、评价、标准等平台。支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试点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网络安全学院。
(二十五)鼓励跨界融合。加快网信领域骨干社会组织建设。鼓励发起成立各类跨界联盟,推动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支持网信领域各类依法依规设立的联盟组织发展壮大。组建我省网络经济促进会。鼓励省内产业园区加快利用互联网手段融合创新,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试点,条件成熟的纳入国家或省级互联网创新示范区试点范围,指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市县规划建设互联网产业园或互联网特色小镇,推荐符合条件的市县或园区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信息经济示范区。

六、        优化发展环境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健全协调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发展氛围,加快构建网络经济生态体系,形成发展合力。
(二十六)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战略决策作用,强化宏观指导,加强对全省网络经济的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推进。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网信工作机制。各设区市要完善组织机构,增强工作力量,加强对网络经济发展的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设计网信领域的重大工程、重大事项,必须向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
(二十七)强化监测考评。建立网络经济统计监测制度,加强网络经济发展的统计、监测、分析和预警工作。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各部门、各县市发展网络经济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形成职责明晰。积极作为、协调有力、长效管用的网络信息经济推进工作体系。
(二十八)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在省级层面统筹大数据管理,按照全省政务数据资源统筹运用、协同开发。推动公共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和增值开发利用,制定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清单、路线图和时间表,优先开放与公共服务、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数据资源,逐步扩大开放范围和数量。推动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向创新创业者开放计算、存储和数据等资源。
(二十九)简化行政审批。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网络时代特点开展制度安排,主动实施监管改革,推动“互联网+监管”,放宽新产品、新业态市场准入限制,保持适度宽松的政策环境。开展互联网营商环境综合整治,简化企业注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网络文化经营、软件企业认定等许可证申办和年检以及互联网企业上市改制重组等相关手续的审批流程。扩大向社会开放政府掌控的频谱、信道等专有资源。
(三十)建立健全法规规章。加快网络立法进程,积极推进网络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网络交易监管等方面的地方立法,规范网络市场秩序。加快研究制定移动互联网、跨境电商、大数据管理、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出台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管理办法。制定加强我省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意见。强化信息安全管控,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层级、保护措施。
(三十一)加强宣传引导。深入研究和宣传网络经济和网络科技发展新趋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互联网思维,提高驾驭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善用互联网思维观察、分析和研判现实中的问题,基于大数据作出科学决策。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科普宣传力度,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数字鸿沟”。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树立网络经济发展先进典型,持续推出示范项目和示范企业。加大对网络经济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创新企业和代表人物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网络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十二)扩大交流合作。围绕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亚太互联网互通蓝图,发挥丝博会、欧亚论坛等国际平台优势,加强互联网领域对外合作。鼓励和支持网信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发展空间。支持举办各类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专业展会和论坛峰会,推动我省成为网络信息经济热点区域,提升品牌层级,推进要素聚焦、市场拓展和创新创业。
    各级省委、政府要把发展网络经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以考虑,结合各自发展实际,专题研究制定推进措施。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抓好本意见的贯彻落实,细化分解任务,加强指导考评
。省级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全力落实各项工作部署。